以创新思维和领先技术,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Gartner最新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:2007年全球RFID市场的增长率为29%,而这一数据在2008年将变成31%。在亚太地区,2007年RFID的增长率为33%,略高于全球的增长率。但是报告进一步指出,中国市场预计要在5~7年之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超大规模的RFID应用,而在亚太地区的其他地方,RFID将有一个更长的“成长期”。
两年前,RFID技术曾在中国火热一时。这个新概念的出现也引发了很多分析人士的“狂论”。在当时,许多业内人士认为“RFID技术将在2008年到来前,出现规模式的应用。”但如今看来,RFID难免要“有负众望”了。
跌入低谷
曾几何时,沃尔玛这个号称“渠道巨无霸”的零售企业的一纸“通知”——强制供应商在其供应链管理上使用RFID,令当时无数供应商陷入两难的处境:要么省下大量资金,但须另觅新的零售渠道;要么不顾当时成本、标准等多方面的不足,强行使用RFID系统,以保住“渠道饭碗”。为此,包括海尔在内的众多供应商们开始了一场火热的“RFID部署大赛”。但也就在此时,无数供应商对RFID也发出了诸如成本过高、标准不统一和技术不成熟等种种质疑。
如今,这几种质疑声音显得并不是那么强烈了。“在去年,RFID的UHF频段标准已经获得了政府批准,而超高频RFID技术(产品)应用也取得了合法的地位; 在价格方面,5美分的标签已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;在技术方面,RFID也在稳步上升。”美国易腾迈公司全球RFID业务总监ChristopherS.Kelley指出,业界看待RFID的态度正在转变,“虽然几年前许多企业部署了RFID项目,但它们基本上都是被动的;而今,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都已经知道该技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,从而主动采用了RFID。”
这一说法也被Gartner新近公布的五大研究结果验证了。Gartner认为:第一,RFID应用持续增长,其中原先小规模商用实验转为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是增长的主要来源;第二,现在更多的企业愿为RFID而变更其工作流程,从而提高生产力;第三,企业用户开始意识到RFID技术的价值是带来公司业务流程的创新,而非技术本身;第四,由于RFID应用规模日趋扩大,虽然RFID相关产品价格不断降低,平均业务额却增加了;第五,企业由以前被动应用RFID技术转为主动应用该技术。为此,RFI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尽管业内很多人士表现出了对RFID的“悲观态度”,有人甚至怀疑“RFID是不是另一个技术泡沫”,但易腾迈公司却不这样认为。“RFID正面临中国市场的好时机。”ChristopherS.Kelley认为,“任何新技术的普及都有一个曲线。当RFID技术刚面世时,业界群情激奋、信心大涨; 此后即进入大失所望、跌入低谷的阶段;最终市场将转向正轨,把这个技术用于提高生产能力。目前RFID正处于第二阶段。也正是在此时,RFID应用者的观念有了质的转变。所以对于中国的RFID市场来说,现在是一个发展良机。”
何处突围?
RFID现阶段最主要的应用依次为: 仓库、运输、物流行业; 门禁、考勤; 资产管理等。有分析人士认为,基于沃尔玛巨大的影响力和RFID标签的优点,RFID将逐渐成为零售业的行业标准,RFID很有希望在零售业中迎来春天。
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。尽管有麦德龙这样的大零售商支持RFID,在未来商店中大量采取了RFID技术,同时也部分运用于物流系统—麦德龙将于今年5月启动“亚洲先进物流”与 “TagItEasy!”计划。但总体来看,RFID产品应用的推进依然缓慢。
“零售业对成本的要求较高,哪怕是一分钱的利润也会影响这个企业的发展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RFID要在零售行业突围并不容易。”业内人士这样表示。
美国易腾迈中国区RFID业务拓展经理徐承东也表示,零售业要全面应用RFID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目前仅有的少数运用主要集中于仓储物流的管理。
徐承东认为,RFID在三大行业中最有前途,它们分别是:民航物流、汽车生产和政府行业(主要是军事物流)。这三大行业的应用案例也是最多的。譬如早些时候,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RFID技术应用在其轻型货车和厢式客货车中,车主可以通过汽车仪表中的计算机确保所需的东西都在汽车上。据了解,在北美,近50%的汽车的生产都应用了RFID技术。在我国,某些汽车、摩托车制造商也小规模应用了RFID技术。